报告单上那些吓人的名词,有的可能只是唬人的“纸老虎”!
introduction
当代打工人们最心惊的,可能不是一年一度的年终总结,而是一年一次的体检报告。
尤其是拿到体检报告后,上面的专业名词更是把姑娘们吓得够呛:什么宫颈糜烂、HPV感染、宫颈囊肿…..分分钟觉得自己仿佛得了绝症。
宫颈囊肿是“肿”么了?
很多朋友体检,做了妇科检查或超声后,报告都会提示有宫颈囊肿,你是不是也满脑子疑问:
囊肿是不是炎症?
囊肿难道是肿瘤?
该怎么治疗?
答案:不是、不是、不用治疗。
宫颈囊肿叫“纳氏腺囊肿”,小名“纳囊”,它只是宫颈腺体开口堵塞形成的现象,有点类似于宫颈上长的“青春痘”,没啥特别影响,也并不是肿瘤,通常不用治疗。如果有不适症状,及时检查就可以。
宫颈糜烂,哪儿烂了?
虽然经过了N年的辟谣,但关于宫颈糜烂这个概念,总有朋友想问:“到底是哪儿糜烂了?”
那我们最后再提一嘴吧:宫颈糜烂只是宫颈受到激素作用的一种生理状态,学名叫做“宫颈柱状上皮异位”。
简单来说,哪儿也没烂!
宫颈糜烂与宫颈癌并无直接的关系,如果仅仅是体检过程中发现的宫颈柱状上皮异位,不伴有白带增多、同房后出血、月经增多等症状,而且细胞学检查及病原学检查正常,就无需治疗。
HPV感染≠宫颈癌
有些女生一看到报告上赫然写着:“HPV高危型阳性,建议妇科就诊。”眼泪立马流下,以为自己身患绝症,不久于人世……
打住!请牢记:感染HPV病毒,并不代表已经“得癌”,或已经在“得癌”的路上了。(从感染到宫颈癌还有很长的距离)
医生需要根据以前的检查结果+细胞学筛查结果(TCT),评估您的宫颈疾病风险,再决定进行“随访”或进一步做“阴道镜检查”。
盆腔积液≠盆腔炎
人体盆腹腔本来就有一些生理性的液体,负责润滑作用。女性排卵后也会有一些卵泡液排出,所以少量的液体并不代表咱就得盆腔炎了。
绝大多数的盆腔游离液都没有啥特别意义,大家请不要给它加戏。
除非有下腹痛,查体存在宫颈举痛、子宫附件区压痛,咱再考虑治病的事儿!
— END —
